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9-21 00:31:30
中欧体育官方app下载浅谈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根据经济学原理,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农地规模经营有 推广家庭农场应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 一个最佳度。规模过小,使一定的技术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就会存在效率损失;规模过大,一定的技术条件满足不了现实的 例如,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专业大户中欧体育官方网站、家庭农场逐步 需求,会导致粗放经营,产 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 生土地浪费。家庭农场有一 体;对符合以上条件的规模 摘要: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 定的农地经营规模,会产生 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同 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 较高的单位面积纯收入。另 时接受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微观组织形式,在我国 外,家庭农场经营不存在代 督;加紧落实好土地承包经 已发展了较长一段时间。家庭农场经营有适度的规模,有利于 理成本,使其经济效益明显 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规 集约化经营,更能解决我国人地关系极为紧张的矛盾。但家庭 提高。 范的土地流转机制;通过规 农场经营受到制约,如农地产权的排他性较弱、科技应用和农 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 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 民文化水平较低、土地流转障碍、融资困难、经营管理能力欠 分散性,需要事后监督,代 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等 缺、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家庭农场应用时应严格控制农村 理成本很高,必然减少一部 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过程, 人口增长、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实施惠农政策。在共生理 分生产效益。所以,家庭小 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建立 论的指导下,合作共生模式是目前适合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一 农场更具优势。家庭农场中 健全农村各项保障制度,包 种较好的模式。 工作的家庭成员无论如何都 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关键词:家庭农场 经营模式 惠农 比雇工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去 农民失业保障制度、农民医 努力工作,生产效率较高。 疗保障制度和农民养老保障 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 制度;在各地建立健全农业 分突出,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自 科学技术应用的研究机构,以研究出农业实用科学技术。 然的侵袭等原因,矛盾将日益突出。而家庭农场经营的农地规模 针对应用科学技术较高的初始投入成本,国家可对积极应用 不大,可节省耕地资源。更重要的是,家庭农场容纳我国绝大多 科学技术的农业经营者采取补助、奖励的措施,以降低土地经营 数的农民就业,特别是解决了农村中老、弱、病、残、妇的就业 者的科技投入成本,激发他们农业科技应用的积极性。 问题。
根据世界农业发展规律以及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 况,笔者认为家庭农场经营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是 农业、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要求。虽然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发展 已有一段时间,但仍不成熟。人们对家庭农场理解各有不同,有 的质疑它的经营方式,有的则对家庭农场寄予厚望。家庭农场能 否成功,关键在于其经营模式的选择。经营模式发挥着联结家庭 农场的组织、纽带作用,适当的经营模式能促使家庭农场间协同 发展,有助于实现区域农业产业化。
第一种为家庭农场自主经营。该模式操作起来较为简单,农 户在经营管理方面有较强的自主性。但经常面临着资金短缺、生 产技术低下、与市场脱节及农户承担较大风险等不利情景。 第二种是一种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将农业生产类型相同 或相近的家庭农场集中在一起组成利益共同体的模式,由合作社 为家庭农场提供包括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经销渠道等多种社 会化服务,但对合作社的要求较高,大部分合作社由于体制不完 善,很难带好农场。 第三种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 条龙的方式带动家庭农场发展。但此种模式中家庭农场经营者的 谈判能力较弱,不能保证应有的利益。若同时与专业合作社和龙 头企业合作,让专业合作社作为家庭农场的发言人和谈判者,更 能保障农户利益。但此种模式不属于利益共同体,无法解决合作
关系不稳定、资金短缺、土地流转困难、技术水平低下以及经营 主体缺乏等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及 地方政府合作共生,龙头企业提供给家庭农场资金、技术、管理 等生产要素,家庭农场提供给企业劳动力、初级农产品等生产要 素;地方政府与家庭农场,以及龙头企业之间的要素流动也是双 向的,三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换,形成相互 依赖的关系,产生单方所不能达到的整体效益。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家庭 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使农业由保障基本生活的功能向 盈利功能转变。更重要的一点是,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 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小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晓华.总结成就,认清形势,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A].纪念农村 改革发展30周年论文集[C].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新光.论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J].现代经济探讨,2008,(3). [3]唐茂华.农地规模经营的历史进程和时机选择[J].长白学刊,2009,(4). [4]王贻术,林子华.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