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0898-08966868
pc首页幻灯2 pc首页幻灯1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 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中欧体育产品

新闻资讯

联系中欧体育

0898-08966868

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行业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一颗太空种子的神奇之旅

更新时间:2023-08-21 12:08:19

  一颗太空种子的神奇之旅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的万绿智慧农场内,插秧机正在播插“太空稻”秧苗。南方日报记者石磊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航天育种,则解开了作物“芯片”密码。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持续迈进,一批又一批农作物种子跟随神舟系列飞船在太空遨游。落地后,它们如天女散花般“旅行”到各个省份,经过6—8代的地面培育,形成稳定优良的新品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南方日报联合新华日报、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日报,连线四省区代表委员,共话种业振兴。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农场内,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台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行进,秧苗成行成排,绘成春天里的一道道“五线谱”。

  “去年7月,省市农业专家现场测算收割的‘华航51号’水稻产量,亩产达1075斤,比普通水稻产量高5%左右。”全国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青梅介绍。

  同样扎根于这片农场的,还有随神舟十三号在太空遨游了183天的“火豆”花生种子,这是首例从广东选种再回到当地培育的太空种子。科研人员已对其进行性状观察,将为全国花生育种提供新的灵感。

  时间回溯至1996年,作为我国航天育种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组建成立,先后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空间站、探月工程等开展了29次空间诱变育种试验,培育植物新品种72个,新品种推广应用超过6000万亩。

  航天育种助力种质资源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擦亮种业“芯片”。“我们将利用好宝贵的搭载材料,集聚多学科、大团队开展协同攻关,进一步提升航天育种科研水平,突破种业‘卡脖子’关键问题。”谢青梅表示。

  谢青梅作为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成员、广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曾奔赴南方15个省区160多个地点开展工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多个。“农业生物育种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亟须提升种业持续创新能力。”

  在谢青梅看来,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让种子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我们除了技术攻坚,也要围绕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大量科技成果在实验室里产生,要通过科技特派员队伍将这些成果转化、应用到产业发展上。”

  “种业要发展,还离不开人才。”谢青梅进一步建议,强化种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深化院校种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完善和改进种业科技人才岗位聘用和评价体系。对长期坚持一线育种的企业和人员,给予相应政策支持或奖励性补助。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定期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为孩子们“太空授课”。这其中,就有航天员汤洪波上过的《种太空红薯》——伴随汤洪波从老家一路飞上太空的小红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已经发芽。

  红薯,不仅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也是加工产品极为丰富的原料作物。在空间站,它是太空种菜的重要作物之一;在地上,它给农民致富带来“薯”光。眼下正是北方薯区甘薯育苗季,在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示范种植基地,全国代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强培育出的优良甘薯已埋入土里进行育苗。

  “甘薯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徐州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是甘薯理想的种植地。”李强告诉记者,每年初春,研究人员会挑选优良甘薯品种埋入土里育苗。近年来,徐州市农业科学院育成多个优质甘薯品种,如“徐紫薯8号”“徐薯37”“徐薯48”等。

  今年,李强围绕种业安全、农业科技等方面准备了建议。“我将提出关于加快国家植物品种测试中心建设助推种业振兴的建议,推动测试中心早立项、早建设、早发挥作用。”

  李强说,参会前征求了植物品种选育、测试人员的意见,了解到目前由于测试容量和人手不足,导致申请品种保护周期长,一些名特优物种还没有列入保护名录。“这会影响高效物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他说,加快测试中心建设,将有利于提升植物品种权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原始创新。

  “这是经历了一次完美太空旅行的水稻新品种‘东富138’。”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成员、副院长王敬国介绍,2022年12月4日,在他们团队和首农食品集团北京市(甘南)双河农场的共同努力下,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东富138”成功着陆。

  “再过两个月,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东富138’就可以回到东北农业大学和双河农场这片最初培育了它的黑土地上。”王敬国对那一刻充满期待,“让我们共同见证它精彩绽放的时刻。”

  据全国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聂守军研究员介绍,黑龙江省的育种专家们通过不断创新,打破技术瓶颈,选育了一大批优势明显的寒地农作物品种,仅2022年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就达424个。其中作为该省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审定数量占一半以上。

  聂守军介绍,“北战”就是一个筑基垒台、“打熬筋骨”的过程;“南征”则是加代育种,通过“加速器”帮助这些品种加速育成,育种年限可缩短三四年,育种周期缩短1/3至1/2。

  一年年的“北战南征”,不断推动寒地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聂守军团队以“绥粳4号”为母本、“东农424”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绥粳309”就是其中之一。近两年累计推广近100万亩,增产稻谷近4.6万吨,新增经济效益1.3亿元以上,2023年被推介为黑龙江省主推品种。

  内蒙古作为许多航天器起飞、着陆的温暖母港,与太空育种有着不解之缘。从2008年首次将甜菜种子送入太空,到2016年5种内蒙古优势畜禽的体细胞随实践十号卫星进入太空,越来越多的内蒙古“种子”开启太空之旅,在助力种业振兴上发挥重要作用。

  内蒙古地处“黄金奶源带”,是全国最大的奶业生产区。全国每消费5杯牛奶中,至少有1杯来自内蒙古。

  在全国代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创新部研发总监史玉东看来,在现代奶业发展中,奶牛良种是奶业生产的根基,优质高产奶牛直接影响着奶源供应。

  “一方面中欧体育登陆入口,着力提高牧场养殖管理水平,强化牧场自繁能力。蒙牛集团在奶牛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未来还将成立奶牛营养研究院和健康研究院,进一步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和奶牛自繁能力。另一方面,集中力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依托性别控制技术、体外胚胎工厂化生产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奶牛。”史玉东说。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8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达15家,农作物良繁面积达130万亩。

  今年,内蒙古着力育企延链,想方设法培育龙头企业,也支持更多乳企、肉企、薯企、绒企在千里草原“百花齐放”,全力推动乳肉薯绒产业链做大做强、玉米千亿级产业做精做强。

网站首页 | 关于中欧体育| 中欧体育产品|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科普知识| 发展起源| 联系中欧体育|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16-2024 ,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345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