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2-02 13:43:41
中欧体育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事业;产业振兴是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产业振兴的具体体现,由于古今中外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参考借鉴,必然有一个探索试错的过程。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于2017年2月5日,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赋予含义,原文表述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年,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并确定河北、江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该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综合发展的特色村镇,在区位选择上侧重于交通便利的村镇,这种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求比较高,市场主体运营通常为“政府+企业+农村行业协会+旅行社”模式,以旅游发展为核心导向,政府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行业协会组织村民参与运营,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商业化,保护了本土文化,政府全盘掌控,公司和协会分工协作,农民广泛参与;但参与领域过多,难于协调,极易导致利益冲突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决策部署,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和“先创后认、边创边认、以创为主”的工作要求,启动并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已有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共计13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广东13个,青海1个。到2025年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专栏2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工程)
该发展模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有其独特要求,市场主体运营通常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即“政府+企业+农户”模式,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虽然有上级政府按总体规划,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开发实施,开发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指导,有利于减少政府开发投入和管理难度,使农户得实惠,营造一个良好的 宏观发展环境,但政府的管控意识太强,易造成农户的利益对抗情绪,农户参与权利不大。
随着经济、科技等不断发展进步,国家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条件和要求也不断提高。最近参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工作的通知》(农办规〔2021〕15号)。
中国古代的庄园包括有住所、园林和农田的建筑组群。根据庄园主的地位,庄园有不同的名称。皇室的为皇庄,称苑、宫庄、王庄等;贵族、官吏、地主的为私庄,称墅、别墅、别业、别庄等(《水浒传》里就有“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舅殷天锡倚仗权势,霸占了柴进叔父柴皇城的庄园,还殴打柴皇城…”的故事情节。);属于寺庙的称常住庄园。
现代意义上的庄园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脱胎于上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它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
现代农业庄园是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主导,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为支撑,依托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拓展精深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旅游消费形态。
目前,全国建成100多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基本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庄园经济带。
该发展模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为“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对园区管理、分工协作有一定的保障,降低成本,提供管理水平,避免不良竞争对园区造成的损害;但受投资商综合实力的影响较大,由于没有政府统筹,农民收获的是辅助收益。
根据2016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种植类庄园面积不小于5000亩,畜牧类庄园面积不少于1500亩,渔业类庄园面积不少于1000亩。同时要求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功能突出,经营管理规范,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按功能可以分为观光休闲型、观光生态型、生产经营效益型;不同类型对其地势形态、结构布局、基础配套设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侧重点各不相同。
这也是《“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发〔2021〕32号)中优化城乡旅游休闲空间的内容之一。
现代农业公园的前身是中国农业公园,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与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亚太农村社区发展促进会等发起。
农业部已于2008年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单位根据该标准联合制定了《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
根据该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历史遗产传承、产业结构发展合理、生态环境优化、区内经济主体实力较强、区内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较高、服务设施配置完善、品牌形象塑造良好、规划设计协调十一大评价指数。
它是以原住民生活区域为核心,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一个更能体现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
2014年官方媒体(中国农业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08-29]),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中欧体育登陆入口。这与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共同构成“旅游+农业”两园双百目标工程;同时也是《“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发〔2021〕32号)中优化城乡旅游休闲空间的内容之一。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特色鲜明、融合模式清晰、产业集聚发展、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发展经验具备复制推广价值,且经国家认定的园区。
国家基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新形势下“三农问题”,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1451号)提出到2020年建成300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018年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责分工、认定考核、支持政策以及后续管理体系。
该发展模式要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备复制推广和示范价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大多仍然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即“政府+企业+农户”模式,政府的行政管控意识太强,易造成农户的抵触情绪,农户参与权利受限。
农村产业发展从新农村建设时期到脱贫攻坚再到目前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经历了市场主体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主导、由城郊到乡镇、由输血到造血、由点到线的不断探索过程,但存在着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试点探索为主,还没有进入实质性乡村产业发展阶段等不足;随着乡村产业振兴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大范围、农体利益进一步提升的新阶段。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同模式殊途同归--走向共同富裕,但有一个逐渐平衡的过程,需要切实从农民利益出发,从县级着手、从基层落实。
乡村产业振兴应合法合规可持续发展,检验乡村产业振兴的首要标准是有多少农民就近就业,其次是乡村培养多少人才并回乡村或留乡村发展,最后看市场主体回乡创业或进乡入村投资兴业是单车换宝马还是宝马变单车。
奔赴在诗情画意的法治道路上,做一个有文学素养的法律人! 擅长婚姻家事、债权债务、公司法务、交通事故、民事侵权等民商法 执业证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