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3-01 15:18:07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建国初期中《新湖南报》发起关于李四喜思想的讨论,目的是真正打通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问题,动员他们继续干好工作。通过检查各地乡村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湖南省委和《新湖南报》发现,土改后乡村干部之所以不愿意继续干工作,除了思想上的问题外,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实际困难。因此,在对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时,特别注意帮助乡村干部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放下包袱,轻松地投入工作中去。
据衡阳县墨江乡的调查,乡村干部生产松懈和不干工作的原因,除思想觉悟不高和县区干部对其教育不够之外,乡村干部的确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无法推动;二是家庭生活和生产困难;三是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没有搞好;四是坏分子钻空子。 这份调查材料对湖南省委及《新湖南报》关于李四喜问题的讨论影响较大,不仅使他们注意将解决农民干部的实际困难作为克服思想问题的突破口,而且在正面宣传时也引导各级领导将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王首道强调:“必须对乡村干部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如待遇太低的,要在可能条件下予以提高,家庭困难缺乏劳动力的,要组织当地农民互助。这样,才能全面地彻底地克服李四喜思想。”
1952年1月,《新湖南报》在总结五个多月的讨论情况时,特别将“必须将进行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作为一条成功经验加以强调和推广。它反复强调:“不论进行何种教育,都应该联系实际,避免‘空谈’,因为农民常常要经过亲身的体会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道理;应该耐心地说服教育,启发群众的自觉,绝对不能急躁草率和强迫命令。” 针对各地讨论中出现的单纯批判思想,没有结合解决村干部的实际困难的偏向,《新湖南报》向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指出,乡村干部产生李四喜思想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小私有生产者狭隘、自私落后思想的反映,但他们也确实有很多实际困难。故它指出:“乡村干部是刚刚从群众中生长起来的农民,如果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条件来要求他们,就脱离了实际,就会行不通。而且,即使乡村干部的思想觉悟很高,有自我牺牲的精神,从领导上来说,也应该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为此,必须结合解决实际困难,才会有较大的成效。
必须将进行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是《新湖南报》五个月讨论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条成功经验,避免了“空谈”的偏向,真正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了实处,既强调了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又充分考虑到了乡村干部的实际状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条经验,成为此后教育和改造农民思想、动员广大农民继续前进的重要法宝之一。
农民是小生产者,自身具有自私、狭隘等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新湖南报》关于李四喜思想讨论得出的基本结论。但农民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是一天形成的,教育和改造农民思想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新湖南报》也反复强调:“教育农民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作。” 这也同样是关于李四喜思想讨论得出的重要经验之一。
总之,为了克服土改后普遍出现的农民和乡村干部松气思想,《新湖南报》在湖南省委领导下,发起并领导了这场大规模的“关于李四喜思想的讨论”。由于这个问题提得切中要害,讨论获得了良好成绩。不仅许多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纷纷发表意见,召开讨论会,进行自我批评,而且许多县区领导也参加讨论,逐渐将讨论引向深入。在五个月的大讨论中,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基本弄清了李四喜思想产生的原因、危害,弄清了克服这种思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广大县区领导认识到了忽视思想教育的严重危害,增强了对各地乡村干部和农民开展思想教育的自觉性。
这场由《新湖南报》发起和指导的、由广大农民、乡村干部和县区领导干部参加的大讨论,是对湖南广大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同时也是建国以后教育和改造农民的开端。对此,当时主持此事的李锐评价说:“在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如何教育与领导农民继续前进,如何教育与提高广大的乡、村新干部,使其自觉地在马列主义、思想的道路上前进,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关于李四喜思想的讨论,应该被视为是带历史性的事件,应该是我们加强对农民思想领导的开端中欧体育登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