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6-15 16:21:32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农庄的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类的农业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而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是处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混合发展阶段,正面临着农业经济发展广泛停留在单一的农业生产上,分工不明确、生产效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更是面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诸多问题。[1]因此,农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已然成为时代之音。
正是因为农业经济发展亟需变革,而生态农业经济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最初是由一位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于1970年首先提出来的,他的观点认为生态农业就是一种能在生态上自我维持,在经济上又有高效益的农业,从上世纪 80 年始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强调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因地制宜地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最终达到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发掘农业生态衍生价值。可以说生态农业经济是世界农业经济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尤其是近些年来生态农庄的快速发展,便是生态农业经济践行和发展的典范。
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便是地处安徽省蚌埠市,交通便利,农业资源、自然及文化资源丰富,是一个集生态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会议娱乐、农耕采摘、垂钓休闲等综合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农庄。
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是由安徽金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占地2220亩,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定庵村,毗邻孙家圩渡江战役总前委,距市区约10公里,庄园周围绿植环抱,百亩桃园映衬,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景色宜人。现庄园内有景观林地300亩,桃园、枣园、梨园及蓝莓特色种植园等300亩,水面池塘160亩,大棚蔬菜120亩,禽类养殖5万余只。
庄园内建筑风格均为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高脊飞檐、亭台楼阁,古朴自然。庄园内有绿色养生餐厅,餐厅内绿植、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竹木亭阁的交相呼应,为就餐者提供绿色、优美、舒适、悠闲、宜人的就餐环境。庄园也利用现有优势,打造了蚌埠首家草坪式婚礼、沙滩、温泉养生等生活休闲项目。并积极发展 “开心农场”、“树木认领”、“果蔬采摘节”等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推出“自驾车营地”--为游客提供露天烧烤、野外露营、拓展运动、体育竞技、篝火狂欢等内容丰富、精彩绝伦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久居闹市的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真正体现其农庄土、野、乐、趣的四个特色。它的发展有利地突破了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弊端,做到了“绿色生产+生态休闲”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蚌埠市属于皖北的中心城市,京台高速和南洛高速交汇于此;京沪高铁也在此停靠。作为交通枢纽城市,蚌埠市也被纳入了皖江城际网建设,实现了省内一小时快速通道。如此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周边省份地区的游客成为了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的潜在客源。此外,蚌埠市、县(区)、乡公路交通也很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村落,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自然条件方面,蓝莓庄园生态农庄所处的蚌埠市区位优势明显,其是属于北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南温带版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境内以平原为主,南部散落丘陵,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先天的农业生产优势,是江淮粮食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绿色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
蚌埠市山水相连,自然风光无限,如龙子湖景区、涂山景区和天河景区等,还有众多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必然会吸引众多游客,也就为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创造了更多的游客条件,加上其庄园本身美不胜收的景色和和形式丰富的庄园生活内容,更是为其充分利用农业衍生价值,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突破单一农业生产等农业经济发展缺陷提供了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效益。[3]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虽然这些带来了人们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紧张的工作生活也早已使人们不堪重负,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去体验那久违的自然纯朴。这些都为生态农庄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农业经济发展正面临转型与变革,生态农庄作为绿色生产与生态休闲的耦合体,很好地克服了当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弊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创新优化发展。因而,这样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为政府所重视,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蚌埠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实施“5116”工程加快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都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大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为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相比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悠久历史,生态农业经济从上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而在中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则更为迟缓。特别是生态农庄的开发与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生产、营销观念尚需更新,总体发展不足。正如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其规模效应仍然不强;虽然其也有蓝莓特色种植园,但庄园特色优势仍然不明显。
生态农庄的开发与运营,本应是依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等进行发展,但现实中很多农庄的发展并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质化严重,模仿成分多,自己的特色少,导致竞争力弱。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在其发展中就以生态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会议娱乐、农耕采摘、垂钓休闲为主,这也大多数生态农庄都有的活动内容,难以满足游客多方面、多层次的和个性化需求。
生态农庄所从事绿色生产与生态休闲活动,往往易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产经营的旺季和淡季之分,严重影响了庄园的效益。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地处蚌埠,季节性明显,季节的变化使得农庄无法连续生产,这也是其发展过程中亟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在这样的政策契机下,生态农业促进生产发展的巨大优势,使之获得了政府重视和政策支持,从而为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尤其是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等的发现,是生态农庄赖已发展的技术基础。社会文化的日益繁荣,也将丰富生态农庄生产活动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衍生价值的发掘,从而实现生态农业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各种各样生态农庄纷纷建立,而如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发展尚有不足,市场辐射范围也有限等都造成了农庄经济极大的竞争压力。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相关专业的人才缺乏,使得其生产经营管理受限,严重阻碍其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就是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然而,自从亚当·斯密以来就有土地是娘、劳动是爹、资金是儿的说法,如今中国各地方农业经济多是面临娘被征占、爹外出、儿嫌贫爱富的恶性循环,及面临传统农业生产的诸多弊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农业经济转型变革提供了新思路。生态农庄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践行者,对于农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生态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农业经济的创新优化发展必须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引领创优发展。[4]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便是以生态文明为发展理念,是对生态农业创新发展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它以蚌埠市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和发掘农业衍生价值为重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和科技成果为支撑,做到了“绿色生产+生态休闲”的完美结合,促进释放生态红利,共享绿色福利,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我国目前的生态农庄经济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形式合作股份制。在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实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家庭分散经营,造成土地规模过小而效益不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这必将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便是突破了小农经营的瓶颈,采用合作股份制,进行科学专业化经营,也使得农业经济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农业生产,发挥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实现了规模效益。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土地改革的背景下,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可以将土地租给农庄主,或以地入股并受农庄雇佣,这样农民既是股东也是农庄工人,既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益,也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过去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由于个体知识水平的限制,注定了其生产的盲目性,而由此也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分工不明、生产效率低、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诸多问题。但是生态农庄在其专业化经营过程中,会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掌握市场信息,从而随着市场调节的影响,根据供给的周期性波动和消费者的切实需求,及时调整生产。特别是现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已由过去的温饱型转向健康型、营养性。过去的化学农业中,农药化肥滥用的生产方式必须转变。生态农庄在生态环保的主题上,从事专业化、科学化绿色生产,完全符合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另外,随着人们对生态农庄经济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很多生态农庄开始注重发展自身的特色优势,如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的蓝莓特色种植园。农庄的特色优势有利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而不至于被淘汰。
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投资,自负盈亏,资金力量非常薄弱,金融、证券市场上的资本向来不愿涉足农业领域,因而长期以来政府投资扶助为主要方式,这也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生态农庄的科学化、规范化经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吸引了社会上的各种优势资本投向生态农庄开发建设,成为了农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此外,生态农庄的合作股份制下,还可以吸收当地农民自家的闲置资金参与入股,以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壁垒。[5]
生态农庄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创新优化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它作为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杨木村、朝阳区金德有机生态产业园、乐府生态园、宽城区荣发农业观光园、绿园区长春关东文化园、双阳区国信南山温泉、双阳湖度假区、双阳区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双阳区枫树湾度假村、双阳区小石湖生态园、御龙温泉度假村、缘山源农业园、关东将军泉生态园、九台国家水利风景区石头口门水库、农安县陈家店村、吉林省剑鹏马城旅游产业、辽金时代观光园、德惠市彬生蔬菜公园、彬生自然果林、彬生垂钓鱼池、洪瑞德休闲农业园、吉林省集信农业采摘园、米沙子镇良种场村红旗水库度假村、碧水庄园度假村、榆树市土桥镇最美乡村皮信村
吉林市:吉林市神农庄园度假村、蛟河插树岭农家乐旅游、蛟河红叶谷、庆岭镇活鱼一条街、铭山绿洲综合型休闲观光园、桦甸市八道河子镇二道沟村前进水库、永吉市星星哨水库旅游风景区、磐石市富太镇东沟渔村、富太镇浩水山庄、烟筒山镇黄河水库、烟筒山镇金雨湖养殖园、明城镇七间房采摘园、星星哨水库旅游风景区、丰满区松花湖区圣鑫酒庄、船营区圣德泉亲水度假花园、超大绿色生态园、搜登站梅花鹿养殖场、胖头沟水库、小绥河周边乡村旅游、吉雪滑雪场、大滔河水库、灵岩寺、温泉养生体验及休闲采摘观光园、庆丰、金丰现代采摘园、金珠花海游乐园、舒兰乡村生态旅游
四平市:梨树县巴厘岛花海、霍家店旅游度假区、蔡家镇关东农耕博物馆、伊通县南山风景区、伊通满族博物馆、牧情谷、公主岭市二龙湖玫瑰山旅游度假区、二十家子水库、双青湖旅游度假风景区、马鞍镇采摘园、春水如嘉生态园
通化市:东昌区新龙源精品景区、长流百亩生态园、集安豆谷离宫大酒店、羊鱼石第一漂、热闹河漂流、集安万亩油菜花海、通化县关东民俗村、曲柳川村生态园、振国壹号庄园、柳河和平水库度假村、柳河云岭野山参风景旅游区、柳河县罗通山风景旅游区、辉南县朝阳镇新盛村、金川镇多邦生态园、新时代日光温室果蔬种植园、二道江区玫瑰庄园、三道江村、云霞洞、梅河鸡冠山、梅河磨盘湖、鹿圈子关东民俗村、云霞洞景观、样子哨镇新时代日光温室果蔬种植园区。
延边州:珲春防川风景区、图们口岸、图们市百年部落、龙井市海兰江民俗生态园、和龙市光东朝鲜族民俗村、和龙市金达莱民俗村、长白山北风景区、安图县长白山历史文化园、安图县红旗特色民俗村、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敦化雁鸣湖神龙温泉度假村、敦化市雁鸣湖镇小山村
白城市:镇赉县绿野生态农庄、镇赉县双优生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大安市月亮湖风景区、洮南四海明珠、通榆县向海屯绿色农家院
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以及新时代要求,建设新农村不能仅仅局限于风貌治理、改善生活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上了,还必须从深层次上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而生态旅游产业恰恰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产业,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至关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样式。因为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生活提高,文明乡风的存成以及整洁村容的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不难发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其自身就包含着建设生态村庄的含义。而生态村庄的建设将大大推动当地村庄旅游产业的发展。
村庄的生态旅游是以新农村为背景,农业产业为支柱,生态环境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得以高度重视,并突显科学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村庄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但使旅游产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还使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更为关注乡村生态系统的保护,这些都是村庄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建设中,生态旅游村庄的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基本表现为:一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理论来进行指导,导致生态旅游资源浪费;二是村庄整体布局没有科学规划,长期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就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生态环境破坏;三是基础设施短缺,卫生条件差;四是乡村基层领导管理队伍素质较低,乡村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和规范;五是村庄旅游景点开发不当,景点缺少当地特色。
作为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农村地区固有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其本身就是一项艰难的发展任务。因此要想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指示和高的要求,建设好具有新特点的生态旅游村庄,就必须马上着手解决阻碍当前建设的众多问题。新型生态旅游村庄建设应该做到把建设规划放在首位,统筹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等要求,彻底改变科学理论制度指导不足,资源浪费严重,公共基础设施短缺,村庄生态旅游项目开发重复浪费等相关问题。
国家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向农民免费给予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设计图样”。村庄生态旅游规划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事实就是的原则下,充分尊重农民的要求,关键在于开发出地方和村庄的特色。同时在村庄生态旅游规划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重视协调发展,防止土地、水等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家园环境。
作为新农村建设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国家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建设情况,因此在《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关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重要意见。其中突出了必须“重点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并具体从农村饮水健康工程、资源开发技术支持、农村电力改革和交通运输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建设方法。
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教育,尤其要加强他们对村庄规划建设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关的地方政府不但应当把国家的支农建设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从而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使筹集资金的渠道更加丰富,来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得以解决。其中在资金利用分配方面,应该首先解决农民在饮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困难,同时要杜绝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对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号召社会各界人士来加入新农村建设,并调动起农民自身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为新农村建设内在要求的生态型村庄建设,村庄生态旅游产业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的发展动力。村庄生态旅游开发吸引的主要游客便是城市居民,他们来乡村旅游的目的就是要放松心情,通过短时间远离城市紧张激烈的生活节奏,离开人多拥挤、空气污染的城市环境,回归大自然,欣赏乡村自然风光并感受体验田园风味。因此,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定位必须以城市游客的需求为焦点,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来开发景点。此外,我们应该认识到乡村景点也是乡村文化的载体,也应该在深层次的当地文化传统中来挖掘风俗文化等潜力来打造村庄旅游的特色,使乡村旅游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
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供了以下生态旅游的常见开发模式来给具有不同特色的村庄参考借鉴:
(一)城乡密切联系模式。郊区旅游越来越成为现阶段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因为这样的旅游可以满足市民亲近自然、放松心情、体验淳朴文化、购买原生态产品的时尚需要。因此城乡结合模式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依托市区或环城区,以发展城市周末市场为主,这是传统的也是典型的村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二)周边景区依托模式。景区依托型村庄生态旅游,即借助当地或者相邻地区的自然景区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凭借景点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以主要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和带领景区周边的农民来积极参加旅游接待和服务的工作。让游客同时可以欣赏到当地各具特点的多个景点,给他们以身心的愉悦。
村庄生态旅游建设是我国发展旅游事业的―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模式。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追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村庄生态旅游与农村经济、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宋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四态合一”规划建设――以成都崇州市道明镇总体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4,11:29-35.
[2]杜姗姗,张景秋,田英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J]. 北京规划建设,2014,06:43-46.
[3]李肖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古镇建设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4,12:130-132.
[4]陈跃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探索――以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为例[J]. 福建建筑,2015,02:14-17+42.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现代城市人越来越热衷于寻找一个远离都市喧嚣,可以亲近自然的地方。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一种将旅游业与传统农业有机融合的休闲方式——以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休闲农庄是一种借助乡村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特色经营方式。
诸暨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要支撑产业之一的城市,近几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特色旅游开始悄然兴起。截止2010年6月28日,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08个,其中特色村5个,有经营农户139户。108个特色村点中,直接与间接从业人员2742人。我们调研小组根据诸暨市农庄发展现状,收集了大量前期数据,选取了5家具有典型性的农庄发放游客问卷共350份(回收341份,其中有效问卷313份,无效问卷28份,经统计,回收率为97.4%,回收有效率为91.7%。),并对农庄经营者以及当地农民进行深入访谈。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众多休闲农庄尚缺乏系统化的规划理论予以科学指导,例如环境污染严重,建址存在隐患,缺乏特色建设等等,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休闲农庄的建设水平,更制约了我国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农庄要稳定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做出合理的规划。
据调查,诸暨淀塘畈农庄投入巨资,全力打造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翻越雪山”、“飞夺泸定桥”、“真人CS”等等,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农庄主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追求设施的高档化和规模,强行将一部分耕地作为养殖塘,以部分水稻田成为了果园,一部分则改建成素质拓展中心等,通过人工改造雕琢形成的特色农庄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改变了土地的性质。通过改变土地的性质建立农庄,谋求短期的效益,势必会不利于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
“人多地少”、“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休闲农庄发展模式的选择, 也不能忘记基本国情, 不能损害农业。应以特色农业资源作为依托, 把农业基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与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有机结合。
山腰间的桔园山庄,在建成之初,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水树之绿浑然一体,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更使桔园山庄名气远扬。在果实成熟的季节,许多学校组织小学生们到桔园山庄采摘果实,体验大自然;一些单位也选择桔园山庄作为组织活动的理想之地,在体验农家风味的同时,还可尽享采摘果实之乐,但是,由于游客的日益增多,大量餐饮污染以及白色污染造成山庄的特色果树受到严重的摧残,绿色植被面积明显减少。
农庄的建立,在拉动游客消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对农庄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有着不利影响。最明显的负面影响为周边绿色植被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在对游客的问卷调查中,有57.12%的游客表示休闲农庄最吸引他们的就是优美的风景。
淀塘畈休闲农庄位于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周边是农田和村居,距离市中心10分钟车程,乘车或自行驱车均可直达农庄,其选址的交通条件较好;凉风洞位于王家井镇十三房自然村西大山的半山腰,公交车下车后需再步行一段距离方可到达,交通条件次之;晓居云雾山庄则位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大山之上,公路盘上而上,崎岖狭窄,山势险峻,游客自行驱车前往存在重大交通隐患,一天三班的公交车虽可通达,但交通便捷性相对而言最次。在问卷调查中,近62%和80%的游客对晓居云雾山庄以及里山湾农庄的交通表示不便。
凉风洞山庄除了享誉盛名的凉风洞之外,其周边还有最天然的“公园”,其间有许多岔路口,却无标示牌,人行道多为石块铺成的小道,有几处十分陡峭,而周围无援助之物。淀塘畈休闲农庄选址于农田一隅,周边并不存在危险隐患,然而,农庄内设置的野生动物园却对游客造成威胁。淀塘畈休闲农庄内设有鸵鸟、孔雀、鹿、猴和鳄鱼养殖园,对鸵鸟和鳄鱼的养殖并没有设置防护网;农庄内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通往餐厅的水上长廊由横木铺设,这类布局均存在严重的隐患。
诸如此类的农庄不断涌现,在倚仗自身地理位置优越的同时,部分地理优势如依山傍水、临湖绿树等也将成为安全隐患的祸首。
据调查,里山湾农庄以及桔园山庄主要以水果采摘以及出售为主要收入来源,凉风洞则以棋牌,餐饮等为主。在问卷调查中,有近23%的游客表示农庄良好的娱乐设施是吸引他们的关键要素。现如今,多处休闲农庄成了钓鱼场、农家饭店、麻将馆、棋牌室的代名词,普遍存在规模较小、项目单一、投入不足、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等问题。功能定位单一,主要是依靠农产品,受农产品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较大,限制了休闲农庄的潜在发展。例如桔园山庄水果主要是橘子,桃子,受季节影响很大。
不过据了解,淀塘畈休闲农庄在功能定位上较为丰富,不仅推出的“农家休闲风情节”,让游客在欣赏优美田园风光的同时,亲身体验“干农家活、吃农家菜”的生活,感受别有风味的农家休闲风情,还推出“土地认领”活动,显示出旅游和农村、农业关系延伸、深化的空间和广度。
针对部分农庄擅自征用土地,改变土地性质,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需严格禁止并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规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通过出租、承包等“以租代征”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各类违法行为,规范用地秩序,有效控减违法用地。
旅游业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旅游资源并不是可再生资源,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持正常的生态平衡,达到良性循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的有关规定,旅游景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当地政府应在上述法规的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对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认真详实的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遵循保护为主、适当合理开发的原则,实行依法治理,对农庄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休闲农庄的动人之处在于其自然之美、乡土气息、农业文化与娱乐休闲等元素的充分结合。针对农庄选址中存在的隐患,其规划要求按照“准确定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综合开发”的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产业对接,注重结合,不要盲目照搬他人的项目,应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在内容设置上办出自己的特色。政府要特别关注农庄的建设规划设计,不应大兴土木,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种资源,如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种,使其这些资源来发挥其天然的优势。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不但能合理利用资源,还能减少基础性投资。
休闲农庄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兴产业。由于其发展时间不长,尚未从萌芽阶段向成熟阶段成功过渡,此时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扶植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相关政府部门对休闲农庄这类新兴产业给予了特殊优待,包括税收减免,部分农庄受季节性影响严重而给予的农业补贴和公共宣传等。
政府应主动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为农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在政府机构中可成立农庄旅游发展主题工作小组,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协调工作。同时政府还应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借鉴有关经验,可建立合作组织,帮助从业人员统一协调利益市场,解决有关问题,从而推动农庄更快发展。据调查,当前休闲农庄无论从硬件标准上,还是服务水平上都参差不齐,如何帮助休闲农庄走出困境已成为政府扶持农庄建设的当务之急。
农庄协会在支持农庄发展的前提下,应建立建全良好的休闲农业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培训制度,将休闲农庄人才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休闲农业基础工程常抓不懈。首先,农庄协会要对从事休闲农庄工作的在岗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相关旅游知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承担开展农庄建设的各项工作。其次,农庄协会要充分利用培训班等各种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为实现休闲农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农庄协会及相关部门对休闲农
庄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检查。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服务技能,强化经营理念及市场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农庄旅游的文化品位。
农庄协会组织定期开展经营者之间的交流会,针对休闲农庄在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农庄协会应给予科学指导,带领其走出困境。定期的交流会也可以促进农庄主之间的交流,使农庄主意识到与其他农庄之间的差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补短,反省农庄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经营理念,从而促进休闲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做好宣传扶持工作的同时,农庄协会也应建立及时收集、发布信息的机制做好相应的宣传扶持工作。以诸暨市为例,诸暨市农庄协会每年编写诸暨市农家乐旅游指南等书,为游客详细介绍一些农庄,从而也提高了农庄在游客中的知名度。农庄协会还可以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发布乡村景点和休闲农庄的信息,比如在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区域范围内休闲农业旅游的共同发展。
为了保障农庄的稳定经营,农庄协会定期开展的活动,可以让农庄主之间有一定的交流。通过平时一些农户之间的相互监督,更好地管理农庄,也调整好农庄的产业结构。作为同行的农户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其他农庄的建设进行监督。
对外界的监督更是不可放松。政府部门要做好调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强游客的监督功能。同时要收集游客对当地休闲农庄的意见及建议,促进农庄的和谐发展与产业特色的开发。
新闻媒体的对农庄的影响最大,相关部门要保证新闻媒体的报道真实性,并要尽早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农庄主在经营的过程中,要悉心听取广大游客的意见,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在外界的面前,要保持自身的镇定,并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兼顾农村发展与休闲农庄产业的发展。
合理的机构设置是使休闲农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分设以下各部门:综合管理部、开发建设部、旅游经营部、财务部、安全保卫部等。各部门分工合作,从细节着手,解决农庄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升农庄的设施水平等。
在休闲农庄协会的统一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且有法人资格。其工作职能是负责休闲农业旅游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此外,休闲农庄的管理宜采取以实体管理为主,网络管理为辅的经营模式。在网络上向游客提供真实可靠的详尽信息的同时,农庄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现在越来越多的农庄趋于这样的管理模式。
对客源市场进行层次划分,进行项目设计与布局,围绕经济、生态、游憩、保健、教育、社交等多功能进行综合开发,推出一系列经营项目,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树立休闲农业园区的新形象,构造农村旅游业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品位结构和总体特色。如利用果园、花圃、菜园、茶园等,开发参观、采食、购买及实际参与生产、加工作业等项目;休闲农庄也可以成为婚纱摄影基地、写生与创作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等。
休闲农庄其景观内涵,除了日出、日落、晚霞、彩虹、动植物、溪流、河谷、田园、草地、牧场等自然景观外,还有播种、收获等农耕景观,以及利用特有的文化和风俗,开发农村民俗文物馆、民俗古迹、各种庙会、节庆、民俗游艺、农产品促销等人文景观。在开发过程中既要挖掘自然景观,也要挖掘人文景观,做到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经营模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否。为使农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农庄自身就需要开阔思路,经营特色精品,谋求更好的发展。
现今的农庄,大多都是相同的模式,根据农庄实力的大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实力的农庄,他们大多都修建了各种现代风格建筑,庄内设有各种娱乐设施,另有自己的观光田地,采摘基地;一类是实力一般的农庄,大多只以住宿、吃饭和棋牌为主。这两类农庄现今为大多数农庄的模板,给人的感觉大相径庭,无法突出其特色。发展地域特色是第一要素,要把休闲活动从大众化的打牌、吃喝向有地域特色的娱乐项目转变。
经营者可以借鉴现风靡网络的网络农场,引进其先进理念,借鉴它让游客独立自主耕种,支配自己土地的精髓,来开设一种新型的农场。在这种农场上,土地由游客自己挑选认领。然后按照季节,农庄向游客提供各种素材(种子,农具等)及向导,在种植的过程中,农庄提供指导人员及管理。植物的每个生长期,农庄都会及时通知游客该阶段的任务,增进游客与植物之间的感情。植物成熟之后,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带回或有农场代为销售。这样不仅凸显了农庄的特色,也让游客真正体验到了农村生活。
如果是一般的农庄,其生产功能是农庄存在的首要原因;如果农庄位于旅游线上,进入旅游产品系列就能为整个旅游业服务,因为观光度假具有局限性。据了解,休闲农庄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农庄自行种植的蔬菜水果,自行养殖的动物畜类等。部分农产品也会通过休闲农庄这个门面以较高的价格对外出售。桔园山庄的柑橘乃至整个安华镇的柑橘都是鲜果自销或外销,没有进行深加工。这无疑在本地柑橘的价值生产上大打折扣。所以,农庄主可以考虑大量农贸批发市场的需求,经过包装后进行批发业务;农庄还可以与企业或工厂建立联系,达成定期销售的协议;农庄也可以考虑寻求相关主导企业和政府的帮助,对柑橘进行深加工,将柑橘制成橘子罐头或浓缩成橘子汁,进行销售,实现经营的多元化。例如惠东的永记生态园,所生产的农业产品都是出口到国外的,这一部分利润就能够基本维持整个园区的运作。
宣传力度的增加才能使农庄的知名度扩大,从而有利于农庄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农庄主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宣传促销。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及时收集、发布信息的灵活机制,在黄金周期间和双休日期间,集中发布乡村旅游景点和休闲农庄信息,游客分流,带动区域范围内休闲农业旅游的共同发展;其次,农庄主要注重打造休闲农庄品牌。节事活动往往是推广观光休闲农庄产品、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是吸引旅游者、树立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增加客源的重要手段。实行市场化运作,将节事活动与观光休闲农业推广、农产品销售、企业宣传和冠名结合起来。如桃花节、葡萄节、龙舟赛等。
[1]高海亲,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农村经济,2009(12):23-24
赵国如,周朝晖,姜晓萍,休闲农庄发展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04):7-11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新的旅游形式,它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观光休闲活动有机的结合了起来。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对于它的称谓和概念还没有一致的表述。观光农业也被称为休闲农业中欧体育登陆入口、观光休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业旅游等,国外把这种类型的旅游一般纳入到乡村旅游的范畴。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互相交融的一项新型产业。它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开发农业的观光旅游价值,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观赏、购物、习作等功能。对于农业而言,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民俗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度假的一种新型的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对于旅游业而言,观光农业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旅游产品的架构进行精心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产品销售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艺术情趣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江苏位于我国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农耕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拥有丰富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首先,江苏跨江滨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有太湖、洪泽湖、长江、京杭大运河,还有东临东海,使其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为观光渔业和湖滨江滨海滨休闲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其次,江苏以平原为主,也有不少的丘陵地带,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再次,江苏的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江苏蚕桑闻名全国,著名的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泰兴是著名的银杏之乡,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最后,江苏有丰富的乡村民风民俗、文化艺术和民居建筑,比如有古朴的周庄水乡风情,现代化的华西村。江苏的观光农业主要形成了“一圈、两区、三带”的总体空间布局,分别是南京都市观光农业圈、环湖观光农业区、丘陵生态观光农业区、沿江观光农业带、沿海观光农业带、黄河故道田园观光农业带。到2008年底,江苏省乡村旅游点突破2000家,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4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①南京,12个,包括:江心洲镇、溧水傅家边科技园、高淳县迎湖桃源旅游度假中心、横溪陶吴农业旅游度假区、江浦帅旗农庄、江宁千盛农庄、高淳瑶池生态之旅风光带、锁石村、黄桥滩渔家乐景区、万成生态园、周里生态旅游村、彭福生态旅游村。
②苏州,30个,包括:昆山市生态农业旅游区、未来农林大世界、常熟支塘蒋巷村、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吴江市绿乐生态科技园、“刺绣之乡”———镇湖生态旅游区、旺山生态农庄、常熟宝岩生态园、三山岛景区、昆山联湖渔文化旅游区、树山生态村、吴江新申农庄、太仓艳阳农庄、波力牧场、张家港神园生态农庄、张家港三利农业科技园、东山陆巷古村、金庭明月湾古村、昆山星期九休闲农庄、昆山周庄富贵园、吴江肖甸湖森林公园、太仓园花园山庄、昆山千灯镇大唐生态园、吴江市苏州花卉市场、常熟市碧溪镇李袁村、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工业园区唯亭阳澄农庄、太仓市电站村生态园、相城区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吴中区淞南生态农庄。
③无锡,14个,包括:宜兴天一度假村、太湖花卉园、江阴华西村、龙寺农业生态园、宜兴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雪浪山生态景观园、唯琼农庄、绿羊温泉农庄、晨东绿色休闲庄园、红沙湾农业观光区、江阴九州果园、鸿山农业生态园、九龙湾乡村家园、马山慕湾生态园。
④常州,17个,包括:横山桥镇、武进三勤农业生态园、武进区夏溪镇、武进区牟家村、金坛市奥金鳄鱼乐园、春江镇新华村、溧阳大石山庄、溧阳天目湖玉枝农庄、吴楚农耕文化园、嘉泽镇、金坛江南农耕园、江南电力牧业养殖有限公司、溧阳天目湖花果山农庄、翠谷庄园、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碧春缘生态园艺有限公司、久红农业生态观光园。
⑤镇江,7个,包括:句容市南山农庄、世业洲旅游农家乐、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扬中渔乐园、丹阳季子农庄、丹徒区龙恩木屋度假山庄、句容市圣妙农庄。
⑥扬州,7个,包括: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凤凰岛生态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兴科农业科技博览园、仪征登月湖农业旅游景区、宝应江苏正润生态园、临泽生态度假村、宝应射阳湖荷园。
⑧泰州,5个,包括:姜堰市河横村、兴化市张郭镇、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古银杏森林公园、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⑨盐城,5个,包括:大丰市斗龙庄园、射阳县洋马镇十里菊香景区、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东台)、盐城华都森林公园。
⑩连云港,11个,包括:连云港现代农业示范园、赣榆县宋口村、赣榆门河万亩药用植物园、赣榆谢湖有机茶果观光基地、连云港石湖生态园(东海)、徐福生态园(赣榆)、温泉农趣园(东海)、石梁河万亩葡萄观光基地、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东海青松岭森林公园、赣榆石桥生态旅游观光园。輯訛輥徐州,5个,包括:徐州稼悦园、港上银杏博览园、泰山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丰县果都大观园、维特生态百果园。輰訛輥淮安,5个,包括: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金湖县荷花荡景区、古黄河生态民俗园、金湖白马湖旅游景区、盱眙八仙台生态观光园。輥輱訛宿迁,4个,包括:沭阳苏北花卉示范园、泗阳平原森林景区、骆马湖鲜切花基地、宿迁运河人家生态园。
江苏的观光农业多种多样,但是对这些观光农业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休闲度假型农庄、科技农业园、森林公园、现代化新农村、古民居古村落、民俗节庆活动、综合型农业主题公园这几个类型(略)。这些观光农业类型组成了江苏省丰富多彩的观光农业,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观光要求。
目前江苏观光农业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与其他省市相同的问题,如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大多经营内容雷同,产品缺乏特色和有效的宣传;环境保护不当;专业的从业人员较少;省内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但是就其发展前景来看,其优势不可忽视。
江苏属于温带向带的过度性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江苏的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形成了四季皆有景的局面。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遍布全省。种植利用的各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多达260多个,蔬菜有80多个种类。江苏蚕桑闻名全国,名茶有“洞庭碧螺春”、“云台山云雾茶”、“芦蒿茶”、“南京雨花茶”等。水果几乎四季都有,水蜜桃、枇杷、杨梅、栗子、橘子等种类繁多。东部沿海有很多渔场,其中包括著名的吕四、海州湾等四大渔场,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也是全国闻名。鸟类主要是野鸡、野鸭,沿海有丹顶鹤、白鹤、天鹅等珍稀飞禽。依赖这些丰富的资源江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光农业资源。
江苏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有特色的乡村民居建筑,传统的劳作形式以及工艺品。比如,“姑苏十二娘”由船娘、绣娘、织娘、茶娘、扇娘、灯娘、琴娘、蚕娘、花娘、歌娘、画娘、蚌娘组成,每一位都是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吴地妇女的典型代表,现在也成了苏州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和缂丝、檀香扇、玉雕、红木家具和雕刻、无锡惠山泥人、南通风筝、常熟花边、宜兴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苏州、扬州以及南通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工艺精品,蕴含了江苏悠久的文化历史。苏州东西山的古村落中的明清建筑,也以其悠久的历史变得更有吸引力。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中心地带。毗邻上海、浙江、安徽、山东,万里长江由此入海。是沿海进入内地的重要通道。随着宁沪、京沪高速公路的建成,城际铁路的开通,游客进入江苏省的时间大大缩短,2008年底,江苏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3725公里,密度为3.27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前列,至2015年,通车里程将达到5200公里基本建成“五纵五横五联”的江苏高速公路网。江苏对外的交通通道的状况如下表。4.客源市场优势江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该地区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较大,人们在有钱有闲的情况下,都会有强烈的出游,特别是以度假休闲为主的观光农业,这种周末度假形式的观光农业其重游率较高,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而且,江苏的客源市场不仅仅局限在长三角地区,江苏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也为江苏的观光农业市场提供了客源,便利的交通也为前往邻近城市的中外游客前来江苏旅游,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拓宽了江苏旅游市场的空间。江苏本省是江苏国内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2007年接待本省的旅游者为8223.9万人次,占国内游客总量的35.5%,排列前四位的国内游客客源地依次是上海、浙江、安徽和山东。2010年江苏接待入境旅游者为4734996人次。现在江苏的客源市场主要是来自周边的省份和本地,根据以上的数据发现对于其他省份和境外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①按区域开发具有内涵和特色的产品。由于江苏的观光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特色,所以要突出观光农业产品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进行产品创新。江苏的观光农业种类丰富,有渔业、滩涂、丘陵林地、平原耕地、各种水体资源等等,有民俗文化资源、民俗工艺和农事节庆活动。根据观光农业的特点和资源分布的不同,江苏省也将观光农业分成了“一圈、两区、三带”的格局,分别是南京都市观光农业圈、环湖观光农业区、丘陵观光农业区、沿江观光农业带、沿海观光农业带、黄河故道田园观光农业带。江苏在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产品时就可以按区域开发。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可充分挖掘渔业旅游和滩涂旅游,开展渔业民俗观光旅游;而在丘陵地带,可以发展林果业,可重点培育花卉观光园、观光果园、森林公园等;在平原地区,要以种植业为主,适合蔬菜、粮食的生长,适合一些农场的发展。观光农业产品的开发要有科学的规划,于当地的整体环境相统一,充分挖掘当地田园景观、民居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农耕文化等资源的特色,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融合,展示其农业的特色,突出当地农村风貌和乡村文化内涵。
②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江苏作为旅游强省每年会有很多的国内和境外的旅游者,这为江苏观光农业的推广提供了方便,有关部门可以以这些旅游者为对象向其宣传,使其成为观光农业旅游的客源。政府部门要抓住当地的观光农业产品的特色,树立品牌,加大对观光农业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广纳客源,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推广。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广告、举办或参与各种交流会议、节庆、农业展会等活动,搭建有利的平台,设立窗口,来展示江苏观光农业的特色,大型的节庆活动,对于展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江苏每年会举办近百个农事节庆活动,每个节庆活动都是根据当地规模农产品和特有的农业资源为载体的,通过主题鲜明、参与性娱乐性强、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和旅游线路,拓展和挖掘农业旅游市场,使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增强了吸引力。如果很好的利用这些农事节庆活动,对当地的观光农业的宣传和推广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
③区域合作。江苏观光农业多数都是个体经营,而且都为当地农民,经济实力不够强大,投资能力有限,缺乏市场观念,缺乏科学的开发经验理念,所以对于个体经营者来说,需要加强与当地有关投资企业的合作才能减小投资风险,促使个体经验者学习科学的经营理念。江苏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很多都有相当的知名度。观光农业资源还可以与同区域内的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合作,利用别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增加当地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与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合作开发旅游线路。
④政府宏观调控。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中,政府要设立专门的资金引导并支持观光农业的发展;要加强对观光农业的指导服务,尽快研究制定保证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各项标准规范,明确其经营范围、活动内容,规范其建筑装修、餐饮住宿设施设备、环境卫生要求、安全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规定其在公共环境卫生、饮食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要求,抓好行业之间的共同协作,使之有利于观光农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有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还要加强对其管理能力的培养。除了自行组织培训之外,与有关高校进行合作培养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最后,政府要搭建平台,开展各种农业会展、旅游会展、节庆等活动来加强观光农业的宣传。
⑤经验借鉴。经营的借鉴并不是要照搬经营发展模式,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江苏的优势展开学习。可以多去观光农业发达的地区去学习,比如、日本、韩国等地。利用旅游交易会等形式开展多方的交流活动,吸取各地优秀的方法和经验。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防止一味地追求观光农业的发展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必须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即在开发的同时要保护当地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其发展要注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注重开发过程的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