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0898-08966868
pc首页幻灯2 pc首页幻灯1
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 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中欧体育产品

新闻资讯

联系中欧体育

0898-08966868

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 > 新闻资讯

生态农庄的好处

更新时间:2024-07-02 04:46:55

  生态农庄的好处在“生态立区”发展战略指导下,青白江区赋予了农业“生态”的内涵,并和工业、城市一道形成生态建设的三条主线,成为全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二法则。近年来,青白江区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全面实施“一线两翼,一河两岸”规划布局,按照“一乡镇一园区、一区域一主业”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狠抓“1124”工程建设,着力加强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在城乡统筹之路上,成都市正着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在此背景下,青白江区在推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从未停止过对农村生态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青白江区引进“养猪零排放”技术,并结合前种后养模式,大力加强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农村环境,由此产生的循环经济效益也让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治理生活污水:青白江区在各乡镇场镇新建污水处理厂,采用末端集中治理的方式,截住“污龙”,并通过小流域治理,还河流清澈容颜。

  治理村容村貌:又脏又臭是昔日的青白江农村留给人们的“农村印象”。如今,青白江区通过大力实施改水、改厕、新建沼气池工程,取而代之的却是“干净整洁”的新农村面貌。

  开展绿色家园建设:随着“三个集中”水平的提高,青白江区大力实施“小区绿化”建设工程,在农民集中居住区“见缝植绿”、“见道栽树”,切实让农民过上了“出门见绿”的生态生活,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小区环境。

  农村面貌的焕然一新,离不开近年来青白江区致力于农村环境治理的重拳出击。一个个创新之举,一个个务实之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抒写着青白江人对农村环境的“生态诠释”。农村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的推进激荡起的“涟漪”,是青白江区委、区政府大力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将惠民之举兑现成看得见的绿色承诺。“现在的环境好啊,以前简直没法比!”“住进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小区绿化也好啊!”“在农村再也看不见脏乱差咯!”……农民的切身感受,成为了对青白江区农村环境改善的最好褒奖。

  以前是又脏又臭的猪圈,现在是干净整洁的“房间”……当记者走进位于青白江区的养猪场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养猪场面”映入眼帘。只见500余头猪集体酣睡于由秸秆、谷壳垫起的松软“床垫”,昔日猪圈的刺鼻味儿“烟消云散”,扑鼻而来的却是稻谷的清香。“这样一来,不仅房间不用冲洗,还不用雨污分流,完全实现了零排放。”说起这样的实惠,养猪场老板喜上眉梢。青白江全面推行的“养猪零排放”技术,为全区农村环境整治,解决畜禽养殖污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长期以来,畜禽养殖因污染点多面广,成为各地农村环保工作的焦点问题。而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畜禽养殖废水“零排放”成为了改善青白江区农村环境质量,从源头切断水源污染的一剂“良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分散养殖户采取建设户用沼气池的方式治理养殖污染,对规模养殖场则推行“养猪零排放”生物垫料的养猪技术,从外到内形成了一个强制生物圈,循环的种养模式,让畜禽养殖“绿色”、“生态”。与此同时,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站、有机肥厂,综合利用餐厨垃圾、畜禽粪便,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通过治理,养殖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甚至实现“零排放”,彻底改变了养殖污染对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

  “去年,我区投入4500万元开工建设了城厢、清泉、祥福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余万吨,出水水质达到我国《城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B类排放标准限制要求。”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乡镇污水处理厂内及其周边环境优美,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对农村尤其是场镇的污水进行有效地收集处置。同时,相关部门取缔了毗河青白江段沿线直排厕所和生活废水直排口,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城镇环境质量,削减了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改善了毗河水质。

  农村水环境污染,成为影响农村村容村貌的“毒瘤”。青白江区“对症下药”,大力开展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把关”源头,还小流域清澈容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白江在重拳出击小流域治理上,已完成长流河等小流域污染调查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将重点实施长流河、西江河小流域治理,通过各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排污口监管,改善流域的污染状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建成祥福镇、清泉镇、城厢镇污水处理厂,龙王、姚渡、福洪中欧体育kok官网、人和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并在姚渡等乡镇建成11个农村集中居住区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对长流河等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全区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当记者来到家住弥牟镇三星村16组赵大哥家中,他正在厨房里烧着开水,炉子上的火燃得很旺。“我们现在都用的是沼气呢!”环顾四周,灶台用白色的瓷砖铺设一新,卫生间里也安装着洁白的瓷砖,干净而整洁,墙壁上还安装了专用沼气热水器……这一切改变,都源于全区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一户一沼气”工程建设。

  “以前,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直排河沟,每逢下雨天,臭气熏天,特别是旁边的养牛场,牛粪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回忆起过去的情景,赵大哥连连摇头。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沼气池,将养牛场的牛粪“变粪为宝”,不仅解决了沼气池的原料问题,还有效治理了畜禽养殖污染。同时,让农村居民生活废水直排沼气池,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

  青白江区实施“沼气工程”,不仅实现了单家独户的生态“小循环”,还实现了农村发展的生态“大循环。”在此基础上,在全域成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青白江区重点锁定“农村环境改善”。目前,弥牟、祥福、姚渡等乡镇已编制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将对场镇和重点社区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对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运处置,并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逐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作为青白江区绿色家园建设的试点,如今的姚渡镇芦稿社区和坪家聚居点已是绿意盎然。幢幢“小洋房”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居民门前的花园里鲜花绽放,笑迎八方来宾。目前,社区内已栽植绿化树种1866株,培植草坪8.7亩。在此基础上,区林业园林局充分借助村民栽培管理桃树拥有的丰富经验,根据土壤等适宜栽种桃树的特点,完成了新型社区周边60亩产业带建设,并在社区周边栽植晚白桃3300株。来年的春天,成片的桃花将如云似霞,绿化、美化、香化效果将一一展现。

  给生态创建“加码”,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作为生态细胞工程,成为青白江重拳出击农村生态建设的关键之举。全区生态建设从一个个“细胞”开始。2006年以来,青白江区已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其中4个待命名),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文明生态村2个,市级文明生态村30个;省级生态小区10个;市级生态家园144个,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青白江区大力实施《成都市北部生态屏障建设规划》和《龙泉山脉青白江段植被恢复规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在龙泉山脉青白江段生态脆弱区实施绿化造林2万亩,实现龙泉山脉青白江段植被全面恢复,确保龙泉山脉涉及的三个乡镇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0%以上,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3.53个百分点,达到36%以上。

  针对龙泉山脉青白江段土层瘠薄、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的情况,青白江区狠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150余万元在造林地安装自来水管近2万米,修建2级提灌站2座、蓄水池2口、微水池1口、石河堰1座,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保证了植树用水。

  青白江区制定了“以奖代补”政策,对栽植验收合格的造林业主、农户分五年予以奖励800元/亩。采取企业业主造林、集体经济组织统一造林、农户联合自主造林和企业农户联合造林的运作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与资金共同参与,实施成片造林。同时,通过认建、认捐等形式丰富造林形式,鼓励企业、团体、个人栽植纪念林,调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全面推动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建设。

  青白江区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依照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要求,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青白江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辐射城乡,促进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针对农业自身的产业易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延伸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构成了青白江区农业产品的结构整体性特征。

  2008年,青白江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技术,大力开展以稻田保护性耕作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清洁生产,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委托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全区农业种植基地的近17万亩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进行监测,为下一步全区龙头企业、公司或协会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产品奠定基础;同时,全面启动“一乡镇一园区一产业”建设,各产业园均按照绿色、环保、循环、生态的要求统一规划和建设。

  探索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采用“猪—沼—果”,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带动粮油、果业、蔬菜等产业。

  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利用人畜粪便入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和照明能源,利用沼渣和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

  通过此举,青白江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已进入生态循环良性发展轨道,多层次地利用和开发资源,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城乡共繁荣的全新面貌,跃然眼前。

  田间麦穗青翠,园里瓜熟豆香。走进西江月生态农庄,纯朴的农家风情,立刻让你褪去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蔓延的藤上挂着熟透的南瓜,透明的蔬菜大棚里种植着时鲜的蔬菜……“我们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纯生态的!”西江月老板惬意地告诉记者。去年建成的西江月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是祥福镇有名的AAA级乡村休闲观光景区,整个农业生态园就是一个小的“生态区”,立体循环成为了这里“最生态”的代表。老板向记者介绍说,西江月共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标准化钢架大棚500亩,还建有生态养殖场3500平方米,种植的蔬菜全用有机肥料,养殖的畜禽粪便和生活废水也全部用为沼气池原料,4000米U型槽沟渠排水系统,让每一滴水都能派上用场……“西江月立体循环,整个庄园都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的代表。”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不仅如此,生态农产品也让西江月名声大震。据了解,“西江月”系列绿色食品,已在各大超市大量上市,并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益。“不仅农家要生态,我们的产品更生态!”西江月老板如是说。

  祥福镇的华绿生态农业科技园,成功将科技开发、经营草业、休闲旅游融为一体,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绿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华绿生态农业科技园即为北麓乡村俱乐部,该乡村俱乐部以多功能草坪研究所、草坪生产基地为依托,启动了三产业开发,CS野外战场、山壁攀岩、滑草休闲、草地摩托车……一系列依托生态建成的休闲活动,正逐步形成。

  而祥福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态农业园建设是该镇打造生态农业的着力点,他们将以西江月生态农庄和华绿农业生态为龙头,打造16000亩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该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青白江区规模最大、生态最优的“生态农业示范点”。

  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镇双埝村地处东山浅丘,其土质水质适宜韭黄栽培种植,全村群众一直保留着韭黄栽培种植的传统。这一传统产业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插上了有力的翅膀。2007年,随着龙王特别是双埝村韭黄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技术的日臻成熟,韭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项目。为此,“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贡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并为其绿色、生态、无公害的韭黄产品注册了“龙堰牌”商标,使龙王韭黄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青白江区龙王韭黄协会申报的龙王“贡韭”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评审,青白江区第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由此诞生。

网站首页 | 关于中欧体育| 中欧体育产品|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科普知识| 发展起源| 联系中欧体育|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16-2024 ,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345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