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5-01-09 08:12:54
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探索从 VRS(纯技术效率)角度来看,除了泉州市、三明市、 龙岩市外,其他地区的生态效益均达到了 1,见图 2,说 明这 3 个地区需要通过加强科技投入来提升生态效益 的转化率,从而全面提高生态效率。从 CRS(技术效率) 角度来看,莆田市、福州市和宁德市的生态效益达到了 1,见图 3,说明这些地区已经能够在农业产业发展中 较好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南 平市处于 0.9~1,龙岩市和三明市的生态效益较低, 在 0.8 以下,说明这些地区皆存在一定的效益损失,要 达到有效状态,需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调整。 2.3 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改进方向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5],使用 SBM 模型(包 含非期望产出)测度福建省 9 个设区市的生态效率。 1.3 指标体系构建
2.2 福建省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 福建省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地区间也有差异。
<. A率l、l降低Ri农g业h面ts源污Re染s,e是r现ve阶d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探
索构建合理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是全面了解福 建省农业生态情况的重要渠道,将提升和改进农业生 态效率的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对 推动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关键词:农业生态效率;冗余率;SBM 模型;绿色发展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4-001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粮食连年增产,农民 的 生 活 水 平 日 益 提 高 [1],然 而 ,农 业 生 产 要 素 过 度 投 入,引发了环境污染、土壤肥力退化、农药残留污染、资 源过度开发等问题,给农业绿色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加快提升农业生态效率,是顺应时 代发展的必然选择[2]。农业生态效率同时包含了农业 产出最大化与环境最优的两个方面[3],基于此,如何在 农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节约要素投入、提升资源利用
政府要合理规划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目标,坚持立 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订好农业产业发 展规划,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优势区域聚集。加强 高素质农民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科研院所、高等 学校、职业院校、骨干企业的作用,整合科研资源,培养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积极探索建立跨地区的 农业生态化发展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农业生 态效率。
在 SBM 模型中,当效率值小于 1 时,可以参考松弛 变量的值来判断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为了体现 环境污染物的非期望性,将在 CRS 条件下展开深入分 析。参照相关做法,对 2010—2019 年福建省各市的生 态效率评价对象作冗余情况分析,由于福州市、宁德
由测算结果可知,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均存在不 同程度的冗余,各地区的期望产出不足率均为 0,说明 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投入要素和非 期望产出过量。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农业污染过量排放 是导致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无法整体提升的重要原因。
从冗余率的值来看,造成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损 失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污染过度排放、能源过量投入、农 业机械过量使用和劳动力过剩。其中,农业污染过度排 放对生态效率损失的影响最大,说明农业生产中化肥、 农药和农膜的累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福建省 农业生态系统。能源过度投入和农业机械过度投入是 第二大影响因素,高能耗、高污染的农用机械虽然促进 了生产现代化和高速化,却制约了当地生态效益提升。
参照相关研究[9],将化肥、农药中欧体育官方app下载、农膜等 3 种污染 物的残留量分别取 35%、50%、10.3%计算,并通过熵值 法合并计算农业面源污染指数。
从地区的情况看,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 导致了农业生态效率损失。泉州市生态效率损失的主 要原因是能源过量投入;漳州市效率偏低的原因是农 业污染过度排放;三明市除了农业污染较严重外,劳动 力过剩也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龙岩市和南平 市的农业机械投入和能源消耗都呈现出冗余态势;由
二级指标 农地投入情况 劳动力投入情况 农业机械投入情况 灌溉投入情况 化肥投入情况 农药投入情况 农膜投入情况 能源投入情况 农业生产总产值 农业碳排放量 农业面源污染指数
变量 以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数据计算 以农业从业人员数据计算 以农用机械总动力数据计算 以有效灌溉面积数据计算 以化肥施用量(折纯)数据计算 以农药使用量数据计算 以农膜使用量数据计算 以农用柴油使用量数据计算 以农业生产总产值数据计算 以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灌溉等 6 类碳源的排放情况来计算 以化肥污染量、农药污染量、农膜残留量等 3 类农业污染物残留量来计算
以农业信息化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依托大数据、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 智慧农业,推动“互联网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在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和紧缺资源替代上寻求新突破[13],以缓 解水土资源约束、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等问题。整合科 技资源,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的有效方式,搭建 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3.4 促进协调发展
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6-82. [3]吴小庆,王亚平,何丽梅,等.基于 AHP 和 DEA 模型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 —以无锡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
环境,2012,21(6):714-719. [4]方永丽,曾小龙.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其改进路径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1):135-142. [5]刘丽钦.低碳视角下的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6]郑石.福建省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7]张荧楠,张兰婷,韩立民.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山东省 17 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采用投入导向的 SBM 模型, 分别在 CRS(技术效率)和 VRS(纯技术效率)两种限定 条件下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 2.1 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间差异分析
通过计算,在两种限定条件下,2010—2019 年福 建省农业生态效率的变化呈现 3 个阶段,见图 1,分别 是 2010—2011 年农业生态效率快速上升,2012 年以 后农业生态效率略有下降后回升,2013—2019 年农业 生态效率下降。从各地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化肥 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但与农作物播种总面 积相比,单位面积施用强度基本没有变化。同时,随着 农用机械使用不断增加,福建省生态效率提升较缓慢。
坚持源头治理、防治结合。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 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加快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利 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 利用[12],推广应用可降解、增厚型地膜,推进废旧农膜
种植业对环境质量的好坏最为敏感,因此,以种植 业 为 研 究 对 象 [6],参 考目 前农 业 生 态 效 率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福建省农业生产实际,从环 境、资源、经济 3 个方面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 系,见表 1。 1.4 基础数据计算方法
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且地区差异明显, 主要表现在农业污染排放过量、能源过度投入、农业机 械过度投入和劳动力过剩上。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 建议,以期为提升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3.1 节约要素投入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节 水、节地、节能、节肥、节药、节劳等方面推动农业资源 节约化利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耕地资源等农业投入 的利用效率[10]。推动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
摘 要:以《福建农村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采用 SBM 模型对福建省 2010—2019 年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通过冗 余率来分析各地效率损失的原因,探索构建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从时间趋势看,2010— 2019 年福建省农业生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从区域差异看,沿海的莆田市、福州市、 宁德市生态效率达到有效状态,其余各市生态效率还有提升空间。通过冗余率分析,农业污染排放过量、能源 过度消耗、农业机械过度使用、劳动力过剩是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建议从节约要素投入、控制污染排 放、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协调发展 4 个方面进行改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丹,应瑞瑶.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 SBM 模型分析[J].生态学报,2013,33(12):
3837-3845. [2]许朗,罗东玲,刘爱军.中国粮食主产省(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与比较—— —基于 DEA 和 Malmquist 指数方法[J].湖
式中:T 为农业碳排放量,Di 为碳源产生量,匾i 为排 放系数。参考相关文献可知[7-8],各类排放系数分别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