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5-04-12 05:01:02
高质量发展|“无农村城市”深圳交出的非典型农业发展答卷央广网深圳4月8日消息(记者 荣冀晴)春耕时节,源自深圳的优良番茄品种“深爱1号”在离深四百多公里的江西赣州于都县“安家”,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承载着深圳与对口帮扶地区互通有无、携手发展的希望。
作为中国唯一的“无农村城市”,深圳农业500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种子到筷子”的全链路都能看到来自深圳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越来越多的“深圳农场”正在大江南北落地。这背后,是一个城市如何超越传统农业发展框架,构建全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深度求索。
在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深圳援疆企业——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海稻”)在新疆喀什市建设“高品质耐盐碱粮油作物生物育种中心”,带动喀什海水稻年产量达到6700吨,平均亩产超600公斤,受益群众达2357户。中农海稻的喀什耐盐碱水稻基地也成为距离深圳最远的“深圳农场”。
“深圳农场”并不是建在深圳的农场,而是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对口帮扶的9省106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化运作,打造的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自2022年项目启动以来,从基因育种、土壤治理、无人机、无人农机、智慧农田管理……“深圳农场”用农业科技串联“从种子到筷子”的产业链全过程。
要让荔枝产量提高、品质稳定,先进的种植管理模式必不可少。汕尾市海丰县原有的荔枝产业树种老旧、种植管理水平落后、科技赋能程度低。“深圳农场”引进了智慧农业系统,通过“无人机拍照+AI识别”的模式,对荔枝果园的温湿度、光照程度、生长状态、虫害状况等进行自动监测及综合控制。
针对荔枝种植的山林地形,该“深圳农场”引进了山地果园机械,包括果园综合管理机、高效碎枝机、割草机机器人、植保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通过系统实时监控、实时响应,提升3倍的作业效率。
“深圳农场”不仅有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这一种功能,坐落于韩江江畔的溪东种养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肥沃土壤与优越生态,开创了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合作社所在的江东镇是一个蔬菜大镇,自然资源丰富,几乎零工业,所以我们因地制宜,打造自然观光旅游产业,擦亮‘江海花海’特色招牌。2019至2022年间,共有外来人口约30万人次、本地人口约12万人次在溪东周边旅游消费,推动了江东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活跃了当地经济。”溪东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传生说。
在深圳,农业不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是涵盖从种子研发、农业科技创新、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销售推广全链路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一大批深圳企业以科技和市场为导向,输出设备、技术、平台和管理,与对口帮扶地区实现“双向奔赴”。最新数据显示,深圳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达到198家,年总营收超过2400亿元,20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眼下风头正劲的AI技术也正通过深圳企业进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深圳市丰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农控股”)基于“神农AI大模型”开发小程序,为农民提供农技询问和AI图片生成功能。丰农控股CTO袁相宜称:“‘学农AI助手’结合用户问题和所在地特点作答,给出的回答还能请农业专家解析,解决农技难题。我们设计时考虑了操作的便利性,一位70岁种樱桃的老奶奶都对产品体验评价很高。”
依托农业智慧化平台和农田托管模式,丰农控投在全国高水准托管运营了一大批农业产业示范园,惠州的1000亩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和“无人农场”就在其中。合伙人范恒硕介绍:“示范园将1000亩土地分成21个地块,通过数字化实现智慧种植。系统采集各类数据,视频识别作物长势,给出智能决策方案并输出给自动化设备,实现分区滴灌和农机的北斗卫星控制。”
大鹏新区是深圳难得的一处能看到农田的地方,也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研究所”)的所在地。许多育种企业依托这里的科研能力,将实验田和温室培育出的优良品种送到千县万村的田间地头。
“深圳的科研氛围非常好,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牵头的生物育种产业园和国际食品谷使前端的基础科研体系一体化、平台化。我们需要基础研究成果时可以直接和科研院所进行沟通,并且能够快速将他们的科研产出转化为实际应用,造福农民。”深圳汉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黄萍萍说。
在基因组研究所的支持下,公司的育种技术带动了对口帮扶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中农美蔬公司工作人员王梓萌向记者介绍,江西的兴国县和于都县原本种植的大果番茄增产增效低,引进“深爱1号”等新品种和技术后,地头收购价从每斤2元提高到5元以上,亩产值达到了3万元以上。“我们不仅提供种子,还派遣专业团队,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农业技术的全周期培训和支持。”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及科研成果转化,深圳大力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已建立了173项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库,23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深圳科研机构参与的有害突变二维图谱指导马铃薯育种、发现栽培葡萄双驯化和性状起源的2项科研成果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可能正是因为缺少对传统农业的经验和依赖,深圳把‘农业+’这个课题做得非常有想象力。在‘农业+科研’‘农业+科技’‘农业+金融’之外,深圳还探索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融合,深圳的探索没有边界也没有止境。”中农振兴产业研究(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龙说。
“我们不是奔着再造一座城市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成立合作区的使命。所以我们通过‘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来做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办公室负责人蔡捷涵说。
“以产兴城”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规划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搭建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等“四个中心”。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706.4亿元,同比增长264.2%。
“以城带乡”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实施乡村建设延伸行动。实现全区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农村集中供水、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转运处理、农村5G网络及千兆光纤网络中欧体育、村村通公交等6个100%覆盖。
“以工哺农”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全域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过程中实施反哺行动,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路径多元化,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当地劳动力转化为城市建设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地工业企业用工总人数约4.3万人、建筑工地人数约1.15万人,其中本地就业人口约为4500人,平均年收入达6万元,较2021年预估增长17%,收入水平均高于周边地区。
另外,深汕特别合作区还引导农务熟手成为致富能手。天子山农业公园将优稀水果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超200农户、1000人次以上农民通过就业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农户果业收入达6000元左右。
深汕特别合作区通过开设“粤菜师傅”“广东技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培育“有志者”实现“创业梦”,助力320名辖区群众“从学徒到工匠”“毕业即上岗”。“同时,合作区还依托产业及建筑工地所带来的人口集聚,为村民自主创业搭建广阔平台,如临近比亚迪一期的老龙坑村已形成集便利店、餐饮、药店等居民服务业于一体的微型商圈,目前正加快打造比亚迪二期配套商业美食街等综合性园区。”蔡捷涵说。
“我们希望能给合作区的农民更多的选择,比如更多的增收渠道,务工务农、就业创业,也希望本地居民和来这边的新深汕人能更好地融合发展,享受跟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公共服务,让乡村的颜值与品质都能提升。”蔡捷涵说。
经过五年探索,深汕特别合作区交出“亮眼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38.9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2.15亿元,年均增长35.6%,其中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2%,规上工业总产值706.4亿元,同比增长264.2%。
在农旅融合方面,深圳的社会组织发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兴建民宿、输出管理,促进农民增收。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是我党我军最早创建的兵工厂——“官田兵工厂”的所在地。在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联合党委及生活服务类行业协会的推动下,一个农文旅融合的项目初具规模。“官田故事集”等系列红色故事,与红色旅游线路、民宿运营、官田特产销售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深圳市益加益社区公益事业服务中心通过多方集资,开发民宿并注册公司协助官田村持续运营。”赣州市武振官田文旅有限公司项目部部长龙泳宏说。
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的工作叙事表上,2024年的目标、任务有上百项之多,每一项任务的进展,包括难点和堵点,都清晰地记录在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不久,我们就制订了深圳的实施方案。”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有关负责人说。
践行“全国一盘棋”大局观,深圳企业在对口地区建立了多个供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这种“深圳总部+协作地生产基地”的模式,既满足了大湾区市场的需求,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农集团在广西百色市建设的高山蔬菜项目,每天向大湾区供应40吨高品质蔬菜,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2024年,深圳累计采购消费帮扶产品160亿元。深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对口协作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圳品”和“百强好产品”评选活动的推动下,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
在“深圳科技创新+对口区域成果应用”产业生态下,深圳引进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深圳)国际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通过开展农业科技金融“百县行”等活动,优先向对口地区推广深圳的农业科技成果。
更长远的布局在于,深圳率先构建“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成立农业创新总部基地,设立国际农业食品创新中心等重大载体;通过“鹏农贷”等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制定现代农业“十五五”发展规划,以揭榜挂帅机制攻克技术瓶颈,推动农业科技“百县行”项目落地,形成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座没有农村的城市,一座从不缺少创新的城市,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国家战略中精准地定位了自己“不求所有,但求所为”“不求所有,但求所能”“不求所有,但求所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益”的责任与担当。为全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一份非典型的“深圳答卷”。
日前,“农业新质生产力”一词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出现。深圳这个没有传统农村的城市,创造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独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