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6-15 16:08:46
中欧体育官方网站详述黑龙江省双鸭山监狱笔架山农场位于北大荒的花果山米粮川黑龙江省双鸭山监狱,原名笔架山监狱,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笔架山农场。始建于1953年,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监狱之一,是一所重刑犯监狱。由于双鸭山监狱盛产粮豆、水果,素有“花果山,米粮川”的美誉。
历朝历代的罪犯流放都是三个地方:云南,新疆,北大荒。在满清时,流放犯人最多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宁古塔。笔架山就离宁古塔不到两百公里。要说起荒凉,比宁古塔得荒凉十倍。这里南有完达山余脉的张广才岭,北有滔滔北有滔滔东去的松花江。山水相夹处的一座监狱就建在这里。
黑龙江省笔架山监狱,原来被编为黑龙江省第七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对外称笔架山农场)。是个曾关押过高级战犯和领导的地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管教干部和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等地的知识青年。当年曾因关押过白崇禧的侄子----原黑龙江省党部和蒋纬国的同学以及东北行辕主任曾泽生的学生等人而令人感到神秘。后期这里又因留下过的老一代于桑、刘复之、、俞雷等人下劳动的足迹而受到北京的关注。至今这里依然流传着许多国共两党高级人物在这里留下的故事。
笔架山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北麓,松花江下游南畔,集贤县城福利镇西13公里。南北33公里,东西18公里,总面积318800亩,其中可耕地170700亩,沼泽地和可利用的牧地、山林、草场水面等共计148094亩。整个地势是依山望平原;西南高、东北地。南部是完达山脉外围的岗峦地带。
笔架山主峰海拔281.74米。其东南坡降0.067度,背风向阳,适宜发展果树、园艺等生产。北部除六大队和十大队系丘陵起伏地,高差2至3米,其余大幅平原。适于机械化作业,并且草甸土和黑钙土占75%,土质肥沃。但比较低洼,海拔在89至74米之间,需要有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地,北部是松花江冲击平原。东与集贤县兴安乡毗连,西与集贤县丰乐乡接壤。笔架山农场交通便利,哈同高速公路、双桦公路、哈前铁路穿境而过。全场人口8,318人,在职职工1,463人,退休工人2,487人,家属 3,351人。
全年无霜期140天左右,平均温度摄氏4度,降水500至600毫米,夏季日照15小时,适于谷类作物生长。但雨水分布不均,七、八月份占全年一半以上,五、六月份常有五级以上大风和西南风,完全干燥,往往出现春旱秋涝现象。山地建有中型水库一座,库区面积2000多公顷,汇水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2700万立方米,可灌溉1000余公顷水田。
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大豆、水稻等优质品种以及西瓜、马铃薯、白瓜籽等经济作物。南部为低山丘陵果树林地,果品主要为李子、沙果、梨,共有160个品种,其中K9,123、龙丰、香水梨等是盛产品种。
笔架山是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农场,50多年来为共和国贡献粮豆100余万吨,1968年先后接收近4000名双鸭山、佳木斯、哈尔滨、浙江知识青年,1969年在此建立“57”干校,共有近1600名公安干部家属到此学习、劳动、生活,为这块古老的黑土地增添了现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力推动了农场各项事业发展。
在奔小康进程中,勤劳智慧的农场职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西瓜种植面积,收益逐年提高。果林单位职工,开辟池塘,栽种荷花,发挥山林空气清新、洁净、无污染的优势,盛产天然水库鱼,远近驰名。同时,借国家退耕还林之东风,大力发展北果产业,不断更新品种,提高果产品质量,所产的各种李子、杏香甜可口,多汁多味;黄太平果、K9果、123果、双秋、龙丰红香圆润,脆甜有味,冬季自然冷冻,入口更加奇妙;新培育的被称为“坚果之王”的大臻子也已成为地方一大特色。
大小香水梨、品种不一的秋香梨、苹果梨果肉细嫩,无渣滓,又香又甜。地产的各种水果无污染,无公害,果味十足,远远超过南方水果。每到8月、9月,购果梨车辆络绎不绝,繁忙果林里,流光溢彩,香飘四方,笑声不断,热闹非凡,成为一幅特有的丰收画卷。
东北解放战争自1947年转入战略之后,部队被俘人员日益增多。至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这些人员猛增至数十万之众。这给了新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特别是东北军区又增添了教育安置军的任务,被俘人员除了部分参加解放军,部分遣返回家,还有一部分无家可归,或不愿参军又因家乡在统治区“有家难返”者,急需安排生活出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这部特殊的队伍--“东北军区部解放团”诞生了。
1949年4月,在荣军创办农场运动启发下,五个解放团开入北大荒地区进行垦荒戍边。这是一支担负着双重任务的特殊部队,要在黑土地上创建机械化农场,又要改造、教育战俘,让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一师,响应党中央的开荒生产的号召,凯旋北归,来到了丰乐镇、笔架山、红堡等地。他们以人和驮炮的骡、马为劳力,白手起家,当年开种土地约22500亩,主要种植大豆。但未经收获即开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前线。耕地交予东北军区部解放第四团。
解放团农场的组建,由人民解放军的组教干部和警卫战士为骨干,被俘人员为学员,初期均由团长任场长,政委任。解放第四团~团长王志臻(红军干部)、政委石坚。这是一支教养解放过来的少尉以上军官的团队,他们仍按部队编制,一律称之为“学员”。按现役军人供给制标准,均以“同学们”相称。
1950年该团接管了解放军炮兵一师在丰乐镇、笔架山、红堡等地开垦的约22500亩土地,11月又在丰乐镇建立了临时场部。12月团长王志臻同志到笔架山视察土地,认为这里依山望平原,可开荒万垧,决定在这里建场。
1951年1月上旬,将场部移至笔架山。三月间全团来到笔架山现场。在团党委的号召下,全体干部和学员积极执行了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在冰天雪地里割泽草、搭窝棚,用20天时间突击修建了一部分工棚,接着便投入春耕。由于拖拉机没有及时拨来,生产是靠人畜力进行。当时投入劳力2100名,耕种土地26835亩收获粮食261.2万斤,同时建设房屋和暂建工程9500平方米。
在建场初期,劳动条件是异常艰苦的,在团党委的号召下,他们和投诚起义人员同吃同住,以身作则,全体干部和学员积极执行了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在冰天雪地里割泽草、搭窝棚,用20天时间突击修建了一部分工棚,接着便投入春耕。由于拖拉机没有及时拨来,生产是靠人畜力进行。当时投入劳力2100名,耕种土地26835亩收获粮食261.2万斤,同时建设房屋和暂建工程9500平方米。解放团的艰难开垦,为十万官兵的初步建设北大荒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2年,农场专属东北行政区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定名为“国营笔架山机械农场”当年拨有拖拉机21台、联合收割机7台、各种农具78台、役马244匹、耕牛55头,开伏荒9810亩、耕地面积35325亩、其中当年播种25080亩。但因雨水过大,全年降水量共640毫米,而排水工程没有进行,至柳树河、哈达密河泛滥,场内积水严重,作物普遍受涝减产,共收粮豆2992万斤。
同年进行了大量的基本建设,在汤家围子(一分场)西作业站(九分场)二分场(七分场)建立了三个作业站,全场建房10717平方米,场部并建了6东砖瓦房,办起了小型发电所。医务所、合作社等生活福利设施,开始有了电灯、电话。年底又先后接收了原东北局直属机关农场四方台作业站,合江省委机关农场、桦川县第一农场等三个单位;耕地面积扩大到42840亩,农场已具雏形。
但是,由于建场时没有进行勘测和规划,盲目性较大一开始就是在插花隙入的民屯地区开荒,土地分散,同时地势低洼,两河无尾,积水严重,这两方面严重的妨害了农业机械效能的发挥,成本大、经营无利,威胁到农场的命运。
要是农场继续存在下去,唯一的出路是大搞排水,设法使土地连片。然而解放四团力量有限,不能胜任。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农场管理局决定将笔架山机械农场撤销,大部分机械和人员调至外地农场,留下拖拉机4台、大牲畜169头,职工75人、房屋12366平方米,于1953年2月交给原松江省公安厅劳改部门经营,定名为“松江省笔架山劳改支队”,对外称“松江省笔架山农场”
笔架山劳改农场从1953年接管后至1963年,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53年到1955年为建场阶段。过去笔架山满山荆棘、四野荒草,到处积水没膝。1953年当时只接管了拖拉机4台、大牲畜169头,耕地38032亩。接管后一面大批接收关内调犯,一面赶水开荒,边建设边生产,站立了脚跟。
1955年至1959年为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除了继续扩大农业生产,还着重发展了畜牧、果树和场办工业等多种经营,同时进一步扩建水利、道路、房屋、电讯、和高压输电线年进行了整场规划工作,解决了于民地插花问题。
1956年8月12日,山东省公安厅在德州召开建场大会,动员公安干警押送犯人去北大荒创建劳改农场。他们押解近万名犯人共8个大队,到达悦来镇,建设笔架山农场。
1960年后,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农场已把北大荒上一个荒凉的角落建成为一个正在沿着机械化道路前进的大型农场。
1953年至1963年10年间农场生产粮食一亿四千多万斤。改造罪犯一万四千多名,又开垦十万余亩荒地。
《笔架山劳改支队志(1953-1990)》是黑龙江省笔架山劳改支队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地方志。
当年笔架山劳改农场是各种人物混杂的地方,对外叫黑龙江省第七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很有一种神秘的感觉。那里的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关的管理人员,一类是被的劳改分子,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建立政权,所以在筑固政权这一环节上就显得特别重要,对那些想要颠覆政权闹翻天的人员是毫不客气地实行和判刑。而地处边塞北大荒的黑龙江就成了改造罪犯的首选之地。
当年这里羁押的都是和有关的人员,业内人士叫叫他们为历史反geming。是从全国各地押送来的,其中也不乏一些里的高层人物。记得粉碎后,为了缓和台海两岸的紧张关系,当时出台了一系列的落实老兵的政策。就是在这过程中,从笔架山三分场里冒出来个的大官,此人姓白是个回民,一直在三分场的食堂里做饭,听到广播里的叶剑影讲话后没几天,他就拿出个委任状找到党委要求给他落实政策,原来他竟是时的黑龙江省党部。只是当时他接到委任时四野已经解放了黑龙江的大部,他就夹着那张委任状没有赴任。解放后他又以兵的身份进行了登记,被送到这北大荒劳动改造了。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桂系军阀二号人物白崇禧的侄子。后来就给他落实了政策,到国务院文史馆去研究中国近代史了。
文ge期间,这里又成了改造当权派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广阔天地。1969年,的一批老干部被拖家带口地赶到这里,使这里直接就能吹到了北京的春风。当时来到这里改造的人物中最大官职的两人,一个是当时的副部长于桑,另一个是后来当了国家总检察长的刘复之。
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就席卷了全国。笔架山接收的是北京,天津,杭州、宁波,哈尔滨和附近城市双鸭山,佳木斯、牡丹江等地的知识青年。因为那里是国营农场,有工资(农工月薪32元;机务工种38.6元)还算工龄,还有免费医疗所以去那里并且吃的都是细粮,一个月除定量的粗粮外,其余的都是大米和白面。后来看一些新疆和陕甘宁地区知青的回忆录,那个苦劲,到那里下乡的知青真的就是享福了。
在那里的知青工作主要有这么几样,农工,纯粹的种地,但主要是机耕为主。机务工人中欧体育官方网站,开拖拉机;工厂,那里有农机修造场,技术力量也很强的,“备战备荒”的时候还曾造出过和手榴弹地雷等武器。只是在一次试验手榴弹时发生了意外事故,炸死了一个武装部长,以后就再也不搞那个了。
笔架山农场七分场,是宁波人最多的一个分场,宁波知青有180多人。原先是一个劳改农场,当时中苏发生冲突,边境紧张,就把劳改犯都撤走了。留下的人有三类:第一是原先的管教干部,第二是就业工人。所谓就业工人就是刑满释放人员。有的人刑满释放之后不愿意回到老家去,或者说不适合回老家,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留了下来,但他们已经不是犯罪分子了。第三部分是当地的一些农民,这类人不多。
接着就是知青来了。突然涌进了两百多人,好在住的地方没有问题,就是劳改犯原先住的地方;土地没有问题,肥沃得很;设备也有,拖拉机这些留守人员原先也用过的;语言也没有问题,宁波人占大多数,占了绝大的优势,结果宁波话成了通用语言,东北人也开始学宁波话了。他们虽然学得不是那么好,至少已经听得懂了。实际上他们学到能听懂就拉倒了,会说是比较难的。
在那里,大部分人还是能够适应的。人就是这个样子,适应性强。像这种之前家庭比较苦的,适应性没有什么大问题。这里吃的东西虽然和南方差别很大,但不久就适应了。刚来时给吃了将近一个月的细粮,大米饭,白面之类的,但一个月之后就差了。
不过毕竟是农场,小麦也生产,面粉这些基本上还可以。一个礼拜有一半的时间能吃上细粮,大米饭是很少吃的,当然还是比较喜欢吃大米饭。种植以小麦、黄豆为主,机械化种,机械化收。干的活也是和当地差不多。铲地时,一垄地有五里多长,有时上下得翻好几个坡。
笔架山是丘陵,土地都是黑土地,非常肥沃。拖拉机开出垄沟以后,人工种上苞米,不久开始长出杂草,就开始铲地。几十个人,横排往前铲,不过有些不负责任的人胡乱铲地的也有。
当时年轻,十几、二十的小伙子,体力好,精力充沛,积极性十分高。东北的夏天,早晨亮的特别早,两点多就亮了,晚上八点钟天还没黑。那时要求六点钟起来,一般是五点钟起来。如果有人早上起的很早,那我明天要比你起的更早,甚至有人睡到两点半就起来,顾不上早饭就直接上地去干活。
那个时候,明天的任务,今天领了就去干掉。那段时间从早到晚铲地,以至于眼睛看着回去的路,明明知道这就是路,很宽敞的路,但却觉得都是草的。眼睛看了一天的草,到最后看什么都是草,这草已经印到脑子里了,去也去不掉。这种经历,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双鸭山监狱大力弘扬“忠职守、严律已、捍正义、保平安”的双鸭山监狱精神,时刻以“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为工作目标,始终坚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监狱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监狱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先后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爱心助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2年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单位,2017年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2019年,双鸭山监狱第十三届职工代表大会于2月25日上午九时在民警备勤楼五楼大会议室召开,204名职工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监狱党委、企业经理魏凯同志主持。
会上,监狱党委、政委张立伟宣读了《关于换届选举职工代表的资格审查报告》,党委委员、副监狱长马驰宣读了《双鸭山监狱第十三届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名单》。会议审议并集体表决全票通过了《笔架山农场2019年土地承包实施方案(草案)》、《双鸭山监狱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笔架山农场2018年财务报告》,企业副经理沈伟宣读了大会决议。
最后,监狱党委、魏凯对2018年农场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2019年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号召全体民警职工以这次职代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共谋发展,为实现双鸭山监狱的持续发展,把笔架山农场建设成为富裕、和谐、文明的“小康城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