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5-04-15 09:02:33
中欧体育官方app下载完善农业经营体系 助推宁夏农业农村现代化宁夏回族自治区紧紧围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和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以强化组织培育、强化服务指导、强化规范提升、创新联合合作为抓手,完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量质并举,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由自治区党委农办和农业农村厅牵头,财政、发改、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商务等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高位推进,压实工作责任。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事项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营造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强项目支持。2017—2024年,自治区积极争取中央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项目资金累计4.56亿元,聚焦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粮油单产提升、生产设施条件改善、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推广应用、标准化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重点支持4343家(个)县级以上示范社和示范农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服务能力。2020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4.4亿元,聚焦农业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服务粮食和大豆油料作物,推动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由种植业向养殖业拓展。
三是加强典型引领。2019—2024年,共有农民合作社62次入选《农民日报》评选的“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2020—2023年,先后有4家农民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和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入选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典型案例。2024年,自治区共选树93个制度健全、规范发展、可学可看可复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四是推进产业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有714家经营主体拥有注册商标,892家经营主体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237家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63家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泾源县泾六盘蜂业专业合作社建成集生产、检测包装、养殖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蜂产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5800平方米,养殖中华蜜蜂1600余箱,获得“现代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全国蜂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地理标志性农产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中欧体育kok官网。中宁县杞鑫枸杞苗木专业合作社建成2000亩枸杞苗木繁育基地、1000亩枸杞新品种试验示范园、300亩优质枸杞良种采穗圃,优选培育出红、黄、紫、黑、白、棕、橘“七彩枸杞”,成功申报12个实用新型专利,获得1项发明专利,年繁育优质枸杞苗木3000万株以上。
一是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各级农经人员、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农技人员及农业农村经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共计213人组成的辅导员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农经人员为经营主体提供组织建设、制度规范、运营发展、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指导;会计人员为经营主体提供财务管理、年报报送、税务申报、项目申报等委托代理服务;农业技术人员负责经营主体的种植养殖技术实操、疫病防控、农机操作培训等;高校专家教授负责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种植养殖技术理论指导等。
二是加强主体培训力度。依托农业农村部“耕耘者振兴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项目”等,聚焦粮食产业单产提升、肉牛羊科学养殖和冷凉蔬菜种植等内容,分产业、分区域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自治区内和浙江、江苏、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份开展专题培训。近5年来,自治区累计培训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和骨干3000余人次,评选优秀学员近300人次,2名学员获得四川蒙顶山合作社发展培训学院“启明创投中国乡村振兴创业者支持计划”种子资金扶持。
一是以试点试验促进合作社规范提升。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累计培育自治区级示范社570家、市级示范社544家、县级示范社1363家。连续开展两轮自治区级示范社清理整顿工作,累计清理自治区级示范社165家。灵武市、平罗县等9个县(市、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全区树立了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样板。在青铜峡市、原州区开展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评估试点工作,探索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
二是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目前,自治区共有家庭农场11878个,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有5025个,占农场总数的42.3%。制定《自治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标准》(DB 64/T 2036—2024),持续推进自治区、市、县级星级示范农场“联创”,累计培育二星级示范农场(县级)1037个,三星级示范农场(市级)592个,四星级示范农场(自治区级)378个。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目前已申请赋码的家庭农场2348个,赋码率达19.7%。引导家庭农场使用记账软件。在规范发展基础上,农场横向拓展产业链,打造了一批农文旅融合样板。银川市兴庆区广勤农场以优质淡水鱼养殖为主导产业,建成精养高产鱼塘300亩,年产量300吨,打造4000平方米集餐饮、住宿、观光游乐、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年吸引游客2.7万人次,经营收入达300万元。
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自治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创新开展特色作物防霜冻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养殖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探索解决长期困扰特色农业生产的难题。引导服务主体从以提供耕、种、收传统农机服务为主向提供统防统治、饲草配送、烘干仓储、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服务转变,将小农户引入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来。宁夏禾鑫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搭建“市管乡、乡管村、村聚散”的智慧农业服务网络,涵盖1个市级、7个乡(镇)级和 26个村级智慧农业服务平台,配备智能农机装备 466台(套),整合闲散农机户 220 户,解决了1.13万户小农户土地细碎化问题,打通社会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533家,年服务小农户超过57万户、生产托管服务面积突破1954万亩次。
一是“户抱团”。鼓励引导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成长为家庭农场。自治区制定《宁夏家庭农场规模起点标准》,灵武市制定家庭农场产业规模审核制度、面审制度和登记变更承诺制度,严把家庭农场市场“准入关”,上好规范发展“第一堂课”。目前,自治区在全国家庭农场名录中已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5025个,较2019年增加近1700个。在此基础上,家庭农场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家庭农场联盟10个。灵武市家和家庭农场联合31个主体组建灵武市家和润农家庭农场联盟,为成员提供品牌、信息、金融、技术和管理等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促进全市家庭农场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二是“社联合”。指导农民合作社以特色农产品为纽带,通过创办、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联合社87家,联合社成员有671家,社均成员8家,产业主要分布在粮食蔬菜种植、肉牛羊养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实现了人力资源、设施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吴忠市科新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从农机服务拓宽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业大数据服务、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农林牧渔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将利通区6家机防服务队、8家农机专业公司、8家粮食加工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生产服务链全覆盖。
三是“办实体”。鼓励具备规模和实力的农民合作社以控股、参股等方式创办实体企业17家。农民合作社主要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公司则发挥在农产品加工、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石嘴山市平罗县迎春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51%的股份创办宁夏迎春食品有限公司,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发展路子,通过种有定向、产有保障、销有方向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实行“保底收购”,在耕、种、管、收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助农亩均年增收4000余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